top of page
taming chaos_logo-01.png

參加者總結

去劇場首個形體訓練工作坊「馴亂」在2021年9月和10月舉行,我們同一眾參加者於荒野流浪,再配合「再.探尋」定式去探問表演。我們邀請參加者從以下四個角度總結經驗,在此分享。🏃🏻

角度一:書寫記錄作為學習經驗的一部分
角度二:學習過程中對「亂」的認識
角度三:環境空間(包括野外/城市) 對身體的影響
角度四:與一個同伴,持續進行互相觀察的發現

wind2.JPG

周美齡 Windsor

草米.JPG

潘子俊 草米

joanna.JPG

馮凱恩 Joanna

miki.JPG

霍佩霜 Miki

ami.jpeg

楊詠琳 AMI

ling3.jpg

劉燕泠 Ling

_B5A3459-edited-chukyinman.JPG

王子欣 Tiffany

喬.JPG

高晉喬 喬

周美齡 Windsor:

日期:2021年10月18-20日 (入秋)

角度一:環境空間(包括野外/城市) 對身體的影響

 

環境空間,好影響到一個人的狀態 (無論係身體還是心理上),就好似我依家坐係Office,空間只有兩個人,但唔安靜,不時會有凳的轉動聲、冷氣機滴水聲、外面地盤的鑽地聲,皮膚感受到冷氣係凍的,眼望到啲燈覺得好光,會令我頭痛,哩啲野都令我身體覺得疲累,好想訓。

 

野外 / 城市

 

城市,人類創造出好多好方便生活的東西,係城市生活得耐,身體都好習慣點樣去回應哩啲的方便,好似紅綠燈咁,當你眼睇到 / 耳聽到紅燈時,會自然停低,綠燈時,你會過馬路,跟本就唔洗花太多力氣同時間去思考要點樣做。

 

野外,有好多未知,無人話俾你聽,幾時有隻野豬衝出黎、幾時有隻馬騮搶你個包、幾時有蜘蛛網係你面前;走的路唔再平坦,泥土、沙石、樹木、水、草、昆蟲,全部都在你腳下。

 

野外,要面對周遭一切正在發生的事,以及還未發生的事,大部分人類,大多數時候,都會同自己講:「要小心啲」。然後身體就會讓唔同部分,去回應哩個念頭,眼睛可能會變得主動、加快變焦,四肢可能會伸展多左、想盡力協助平衡。

 

人在野,身體會自然地享受世界供給的盛宴。

 

***

角度二:學習過程中對「亂」的認識

 

亂,是什麼?

 

亂,是一種狀態

亂,是一個聲音

亂,是一下呼吸

亂,是一份雜念

 

走山,可以是亂

躺下,可以是亂

交談,可以是亂

相視,可以是亂

選擇,可以是亂

飲水,可以是亂

 

亦可以不是

 

亂,不知所措

亂,自我批判

亂,唔舒服

亂,想逃離

亂,未知因素

亂,未能預計

亂,Say Sorry

 

亂,只是亂。

 

亂,是提醒你,有功課啦!

 

***

角度三:書寫記錄作為學習經驗的一部分

 

未開始馴亂、與大家工作之前,無諗過訓練係咁著重於書寫及文字的記錄,一開始聽到其實頗有壓力,雖然我無討厭文字,但總覺得同佢地唔係好Frd,我又唔係屬於果種容易/擅長用語言分享的人類,所以一直以黎都無用任何的方式去記錄自己/學習的東西。

 

沒有認真的梳理過,自己也會變得模糊

 

書寫,覺得好麻煩、亦好花時間,不過,有用。

 

書寫時,當刻只有自己和自己。

我會形容,是讓自己再次進入到需要記錄的那個時間點及其空間,屬於現在記錄中的我走到那個時間點的自己面前,與其溝通、對話 (或是自言自語) 的一種路向。

 

於此時,很專注,也不容許其他東西入侵,直接地記錄屬於自身的回憶、感受、感知、觀察、反應、身體。

 

每次做完書寫記錄,都會再三睇返自己寫的東西,寫完即刻睇、隔一日睇、過一個禮拜後再睇,就發現,原來自己都會擁有咁多不一樣的想法、意念。

 

透過多次的記錄,亦有助我能夠容易發現自己的一些慣性 (可能係一啲觀看事物的角度、可能係面對選擇時的決定、又或者係觸發思考/情感的位置 etc.)。

 

雖然,每次書寫完,再睇返記錄,我都會覺得自己好長氣,但亦觀照到及提醒自己。

 

另外,對於書寫記錄,我覺得也有相當重要的一個點,就是除了自己的記錄,也能觀看另人的記錄,透過睇大家的文字,觀照到各自的不一、觀看事物的角度,是十分有趣的,不是語言上的溝通,卻是另一種有質素的探討方式 (不論向性是對自己還是別人)。

 

***

角度四:與一個同伴,持續進行互相觀察的發現

 

當說明要有一個觀察對象,並要為對方作記錄,立刻啟動左個責任心機制,我諗,如果無左哩個框架,我係唔會主動地話俾自己聽「要專注」,或者會唔知自己要專注係啲咩到。

 

Windsor and Joanna

 

本身我地已經好熟悉對方 (性格、身體、些微的慣性),係我地的哩個基礎上,再加上一個持續的互相觀察,我有種係到Keep住玩緊「找不同」的遊戲咁。

除了書寫記錄,有時我地都會花少少時間去討論返各至的感受同發現。感覺就好似有個圓點,我地本身只係係個點入面come and back,依家就畫左一條延伸線出黎。

 

起初時,我都只是比較Focus在對方身體上的變化,又或者係佢在個人定式上的挑戰,觀察左幾次,可能有啲悶?就好自然會去發掘一啲比較細緻的東西 / 細微的變化 (eg. 手指頭的郁動、一個微小的呼吸、一個擰頭 etc.),會諗係代表緊啲咩,可能沒有持續地進行觀察這件事,未必會有心力/時間去發現各層面的走向。

 

有時會好想知道,佢係到觀看緊啲咩?諗緊啲咩?

 

有一次我仲代入左佢的世界,好似成為左佢咁。

 

去到差不多尾段,當我地再作討論時,可能我會嘗試模仿佢,讓對方除左文字記錄,都在另一個方式進行探索。

 

馮凱恩 Joanna:

親愛的高棋曾跟我分享,她寫記錄時會以閱讀對象為陌生人的角度出發。我——先戴個頭盔——僅以書寫當下的心情和心力為基準,隨興趣反思並記錄,或跳脫,如意識流

感興趣者,歡迎交流

 

關於身體

對我而言,這一個月最明顯的改變必定是我的身體。Physically。(原來)他們很厲害。

拗柴之後,庭軒幫我治療時說要多稱讚身體,不然受傷的位置會不乖,在傷痊癒後鬧彆扭,帶著不適回來纏繞自己。

笑。在受傷後頭幾天,我基本上都是嫌,怎麼好得這麼慢「你們可以再好一點,可以再康復得快一點,知道嘛?一定要喔!這趟休息後就要好好咯!」

聽到軒講後,我當然改變策略,稱讚,但,有點尷尬,感覺不夠真心,身體應該不信吧。

直到,我在一個星期後,拖著受傷的右腳,重新參與routine,一次、兩次、三次。

怎麼左腳腳指變得這麼有力?

怎麼左腳大腿變得這麼強壯?

身體怎麼協調到我倒立反身跌倒卻傷不到任何部分?

胸口怎麼打開了?

腹部和雙腳大腿怎麼開始知道要工作了?

怎麼按摩小腿肌肉會令腳走得順暢點?

怎麼把scarred tissue推開會好得快這麼多?

怎麼按壓造成疼痛非常的位置原來並非未痊癒?

怎麼我知道要跟你們溝通並重新建立信任?

 

我想強調的並不是我很厲害,而是他們很厲害,身體。

身體本身就很厲害。只是我懵然不知。

要好好的和身體溝通,彼此了解,透過言語、著意、接觸、聆聽和感受。

我自以為自己身體都開發了一段時間,還蠻不錯的。

但原來我一直以腦袋鍛鍊和理解身體,遵循著鍛鍊肌肉、give&take、空間感等等的操練,卻沒有讓身體自己好好發聲。其實我不夠了解他們,而又沒有給予他們空間展現自己,即沒有很有意識地聆聽身體的聲音,只判斷做到、做不到。不問為什麼做不到、不和身體explore怎樣有意識協調可以做得到......

就像軒第一次就講扁平足是能根治的,我傻眼,一是我不很有意識自己有扁平足,二是我知道我的膝蓋下樓梯容易痛並跨很緊,而這些跟我的腳趾沒有用力抓地、大腿屁股和腹部肌肉沒有engage在日常站立和走路有關,還有我還蠻討厭我的站姿,因為pelvis會突出,膝蓋稍拗後。

我知道現象是什麼,卻沒想過能處理,透過改變身體慣性,而前者是(軒幫我做了),了解身體結構。

因著受傷,我學著軒按摩小腿肌肉,腳板和小腿的肌肉連結很有趣

 

另外,因著參與平時很少做到的訓練,例如爬健身架,我才意識到自己怎樣理解自己身體。我是沒那麼信任雙腳,尤其是腳板和腳趾,對比起core muscle和雙手,因此無法很有信心將自身重量和維持平衡的工作交給雙腳。

 

我真是因傷得福,不但是上述反思,更是我要對抗扁平足和開胸的目標因著傷患,身體自己慢慢幫我完邁進。意思是,傷前我要很有意識並專注地叫我的腳趾抓地......傷後,左腳身兼母職,自我修煉完成進化了~

剩下的,我要好好協助右腳追上左腳的進度,加油!你也棒棒的~

 

現在每天早上都聽到身體在吶喊,「我要拉筋、要運動」

奈何我的精神和意志還沒跟得上身體的慾望

 

 

關於內在 feat.心魔

心魔有自驕自傲、自卑、自我質疑、不信任、自我否定

我一直自認為,很有自信,很瞭解自己,很懂得和自己溝通,慣於自省

 

最近看書,有個觀念蠻有啓發性:

「越自認熟悉,實為越陌生;反之亦然」

思考和對己認知的慣性,限制我問下去

如,我認為自己好冒險、大膽、冷靜,這些特性如本質般存在

但爬上攀爬架、陡斜的崖壁,我發現自己的謹慎、保險、不冷靜,而這些,是身體告訴我的

即,若不是這些超於日常會面對到的事情發生,對自己的理解會停留於上述的本質性感覺,而少於追問為什麼,並探索所謂本質特性的範圍

固然,開放自己嘗試新事物乃突破自我認識盲點的催化劑,但若能在日常小事上不僅以「我就是這樣」理解行為或心理,問多點自己,當然是有心力時,可以了解更多自己,繼而開啟不同面向

 

大道理講完,心魔就是我的亂。

最後一天跟大家分享過,我很容易覺得其他人否定我,特別是我作決定的時候,而這個覺得衍生的心魔,自卑和自我否定會將之前建立牢固的確信和責任感擊潰,唯有靠他人的肯定(在馴亂時是這樣)才能迅速將倒塌的重建。

很記得軒分享,不要錯判自己。要被矇眼/面做routine,我直觀感覺是自己做得不好了,覺得別人/眾人都覺得我有地方做得不好了。從小到大被潛移默化錯是不好的,並且我是很少犯錯的人,不習慣錯,錯了便責怪自己,以致害怕做錯以致害怕發問以致(中間還缺一大堆,先不費心力深究)有問題發生我常先覺得自己有問題然後feel bad;父母不慣於稱讚以致我都不慣於稱讚,別人或自己,更常懂得是責怪自己做得不夠好⋯⋯種種,隨著長大,我都在改善,只是根仍在。

所以,我總是期待別人覺得我做得好。omg,是這樣嗎?

 

矛盾而沒有跟大家當面分享到的是,心魔自驕自傲。比起自我質疑,我覺得自己更容易出現的是他自我感覺良好。我更常會直觀地覺得別人眼中的自己是很厲害很好的,而且渴望甚至認為自己比別人厲害,若然自己不被稱讚而他人公認做得好,即表示是做得比我好,我會感挫折。

 

好勝和得失心。

 

好勝/驕傲心魔我一直在對抗,甚至對抗到一個位,我逃避參與要分勝負的活動,不想自己想贏,同一時間其實亦是不想輸;亦會討厭驕傲的自己,而當意識到「覺得自己厲害」出現便會著手擊打。感恩的是,隨著一直「馴」這個「亂」我會成長,到現在,我沒那麼怕要分所謂輸贏,在學習欣賞別人,而非看低別人或自己,還有很重要的是,學習享受過程。

不過,根仍會在。

因此我會害怕,怕因「自認為很厲害」出現而覺得別人比不上自己而令我帶有看低別人的眼光認識他人,這樣會很影響跟別人的交流和溝通,對於馴亂的同伴亦然。

 

我不喜歡以自己標準以偏概全論斷別人的自己,這樣的我很高高在上,討厭層級

 

 

關於同伴/他者

我觀察庭軒怎樣與我們相處,而好奇

 

明明感覺庭軒知道答案,或者以他經驗而言,會有更準確的解答,但他求問我們的看法,他聽到的時候我感覺是真心覺得意想不到。抱有善意,專注聆聽,重視、好奇我們的想法

 

我,還做不到

 

我的學習/提醒:

  1. 每次都是新的,對待每個人做同樣的事情,經歷每次不同

  2. 能不能欣賞到別人/ 溫柔對待別人:在於自己怎樣看待對方

  3. 人是獨特,有自己處境,所以沒法要求他人好像自己一樣

  4. 唯有開放自己去了解和溝通

 

像去電影中心看外國電影般,不帶任何期待和論斷入場,觀賞而驚喜

 

人如戲

 

關於觀察記錄

真心,好難,比起做好routine,好好記錄更更更難

 

最後幾次routine之前,我們組都是先記錄後做,精神狀態會好點,但起初還在;

先做後記錄,會感到在routine中後段腦袋開始運作不行,眼睛入後腦直出

 

所行之

一、起初軒指「見到乜就寫乜」,故我盡寫

二、到一個點,覺得容易陷入觀察記錄慣性,思索wind想看到或需要什麼,問之,遂記錄專於意象與開肩

三、習自觀高棋之錄,嘗試記錄得仔細點,尤身體運用,如幅度和重心

 

內觀之

一、速記身體運用慣於寫完成句子,生怕會不記得;因而錯過記錄當下的觀察

二、難於同時記錄身體運用與意象,實謂觀察專於身體則難以聯想,反之亦然;或因一閃即逝,記憶與當下

三、速記含糊字眼:OMG、有趣、較常、喜歡……

 

觀人而仿效 O 被觀而瞭己

 

關於空間

我覺得在城市裡和山林中可以引起興趣觀察之對象皆多

 

赤腳走在水泥地上,比起粗糙,記憶更深刻的是溫暖,即便雨水打下,腳板感觸到大地流上來的暖意

 

在山林中,有自在舒暢的時候,亦有提高警覺、懼怕的時候

城市,常作為起點和終點,比較熟悉,感覺輕鬆

 

甚至,我比較喜歡在夜裡慢走於城市觀察,發生比較多,有趣比較多;夜裡的山林比較寧靜幽黑,集中於行動較多

 

對山林大地抱有謝意和敬意

對水泥無此感

楊詠琳 AMI:

馴亂亂馴亂亂馴

 (SerriniSerrini Sir XD?)

AMI

Updated 3:49pm Oct 18


 

角度一:環境空間(包括野外/城市)對身體的影響

身體每個部分每個剎那都畀環境影響緊,不論我哋意唔意識到。

浪冚埋嚟就會濕;

尖石吉到腳底就會痛;

風吹過頭髮會飄;

冷氣開太大,皮下血管同毛孔會收縮,毛髮會豎起;

太陽猛烈,眼自然只會半張

……

究竟有冇嘢會不被影響?

定係形響嘅到係意識,或者意識加身體?

……

Well我發現如果我再用寫Philo Essay嘅腦去寫應該會瀨屎,所以都係要召喚返阿邊個出嚟。

 

 

***

Hi

結論放頭,參加完馴亂嘅我——

可以揹住個幾公斤嘅袋跑幾條街,

發現自己唔識行路同跑步,

發現行山冇想像中咁恐怖,

確認自己如非必要都唔想做leader,

肥咗,

接受咗自己睇落有距離同難以接近呢個事實。


 

有關書寫

 

今年七月尾,完成咗篇碩士論文嘅我,決定暫時唔再寫嘢。因為呢幾年嘅我寫得太多要邏輯嚴密、條理分明、因果關係環環緊扣嘅文。唔係話唔好,而係我變成一個大諗樣,甚至同人相處都會focus咗落佢講嘅嘢合唔合理,啱唔啱logic,有冇盲點,如何solve problem道。我唔太感受到或同理到其他人。當時我覺得自己畀文字、概念、邏輯框住咗,which is very危險 ,所以決定暫時放低枝筆,專注地聽、專注去感受,有啲嘢流失咗都OK。

 

然後馴亂需要大家每晚都仔細紀錄、upload上網。

 

OK 

:D

參加得就要做到要求,基本責任,所以要寫。

件事唔係凈係關於我,會分享畀同伴,佢哋會透過我嘅文字知道更多,所以要寫。

係阿,一開始寫只係因為咁。

 

一開始我久久落唔到筆,不斷諗成個內容結構要係點,DSE九段式記敘文?運用唔同描寫手法?定我手寫我心算? 坐咗喺道半個鐘凈係打咗個topic嘅我,最後決定當同個老友吹水咁,唔諗咁多。

 

講下講下,就一篇又一篇咁寫咗出嚟。

有冇框住到我呢?唔肯定,好似冇,雖然的確有壓力。

不過,我幾喜歡呢種sharing方法,一嚟好適合我呢種要時間消化,內化,轉化,組織,再表達嘅內向子。二嚟好講緣份,壇嘢唔係我講然後你身處同一空間焗住要聽,而係——你想睇我寫嘅嘢,為此突登郁咗隻手指逐下逐下click入嚟,再繼續碌落去,先會睇到。

This is our connection, mutually formed by us. 

心心

 

  • 我寫自己

 

書寫固然為咗記錄,令人可以回顧、反思、甚至修正及改善一啲嘢。

但寫寫下reflection我發現,書寫係一個投射意念,將其傳遞出去嘅媒介。

當我將感受寫出嚟,將其依附喺文字及具象化嘅時候,過程會令我當下就排解咗啲負面情感及其引申嘅虛妄想象,舒服好多!即係類似係光纖/污水渠咁。

 

每次寫嘢嘅時候都好似見到大家圍圈圈坐低聽我講故仔。我無意去掩飾啲咩,凈係想真誠坦白分享自己有咩感受同點諗。

 

有樣嘢幾好笑,舂埳角篇reflection,打完先發現寫咗八千幾字,好似寫緊小說。

我呢,一係唔share,一share就係咁。


 

  • 我寫他者

(走山)

我有一個傾向/習慣,就係當我有啲負面情緒或意象嘅時候,會避免指名道姓咁直接話係邊個令我點點點,佢點點點,我覺得佢點點點。因為說話嘅重量真係好大,特別係牽涉到他人嘅、emotional嘅句子。我哋唔會知道一句嘢會對人有咩影響,可能就係因為我一句「佢完全唔理我感受」而令人非常糾結焦慮,甚至令佢做出一啲會影響到人生嘅決定,所以要慎言。分享返個情況就得再抒發自己感受,未必要直接comment個對象。好多時候我哋都會唔覺意指控咗對方,即使無意,都有可能被詮釋成一種指責,令人唔開心。我唔想人哋因為我以為嘅嘢,我以為嘅「事實」而唔開心。所以,我啲文成日都係我我我我我我我。

 

但我亦都會諗,其實咁樣係咪都一種自以為是的對大家嘅既定Perception

>我覺得<大家會因為我嘅文字而受影響

>我覺得<大家睇到啲話緊自己嘅嘢會唔開心

>我覺得<我覺得嘅嘢係啱

係咪>我<唔夠相信大家呢

 

但我又會反駁自己,well咁一定㗎啦,講嘅嘢有其影響係必然㗎喎,唔代表我唔信大家㗎喎,相反就係因為信先會分享咁多。

 

[亂 - 開始震動]


 

(routine)

寫routine好放心,因為就係觀察對方,即時記錄posture,同自己嘅想像。但我真係好唔擅長記錄身體,因為根本唔熟悉身體,睇嚟要去睇書了。


 

  • 他者寫我

-冷色系-

?

同伴們,你地點睇我?

 

-Tiffany-

多謝Tiffany每次都好爽手又好detail咁分享對我嘅observation。雖然我哋冇咩點講到嘢,但透過一次又一次嘅觀察同記錄,好似已經好熟咁。

 

以下為Tiffany對AMI的想像:

「習武之人/ soldier/ warrior/拍緊M巾廣告/Proud classical music 的小提琴首席/木偶/小露寶/ is flowing and playing in a cotton-candy playland/穿粉紅和服嘅仙子/鐵餅or鏈球運動員/花木蘭/尚氣媽媽/無頭鬼/翻生屍體/Zombies/貞子/超級英雄/隔離村走過嚟觀望嘅小女孩/迪士尼茶杯/泥膠/犯人/狡猾的predator」

 

當同伴觀察並複述到自己嘅習慣,我感到赤裸,同時又好興奮。

透過睇返記錄,除咗技術上留意多咗身體嘅posture同要改善嘅位,我了解多咗自己。原來好多時候我覺得嘅嘢同我表現出嚟嘅嘢係唔同 —— 明明我當日好想同其他人玩,亦都有主動撩人玩,但睇到嘅係「唔好搞我」。而呢個信息可能係因為我重心靠後或者長期stay咗喺一個位而導致。咦,咁我就起碼知道要人覺得我想交流嘅時候,身體不可以點樣了。知道咗,我就可以選擇。

 

有趣嘅係,我嘅身體不知不覺學咗Tiffany嘅身體,有一次要分享Tiffany嘅習慣,「Tiffany會喺場外stay,然後突然join in,幾下之後又返返出去」。講嘅時候自自然dem埋出嚟,其他人話好似。但其實要我仔細諗返起當時具體做咗咩我都唔太記得,而除咗呢次,我沒有模仿過T。呢個就係最神奇嘅地方。原來透過不斷專注觀察同記錄,身體就會就會被植入某種記憶,繼而具現出來(有/無意識都好)。所以身教真係好緊要,生仔要考牌。


 

於我嚟講,亂係失控。我嘅亂係無法再控制自己。所做嘅選擇差唔多係完全冇思考過嘅情況下決定嘅,即100%隨心。想做嘅嘢先做,唔想做嘅嘢就唔做。而隨心而行會導致內心嘅system發生衝突。跟邊個心呢?即係,果個我唔想,但果個我認為要,果個我唔想理,果個我想走之類。佢哋各自用軟功硬功進攻防守,而我僅有嘅意識知道混亂發生緊但凈係可以睇住佢發生。就好似個brake壞咗,架車向前高速衝緊但被一嘢掟咗去後座綁住,隨時撞車。(而外顯係龜速移動甚至冇郁過)

呢個混亂嘅形成係五感收到嘅刺激太大太多,導致魔力急速消耗。

 

當魔力值跌到一個程度,就無辦法用到任何技,例如「魔盾」、「交談」、同「分析」。成個人好似被灌入100公斤鉛液,靈活值大減,舉唔起手提唔起腳,唔想郁,眼瞓。唔走得嘅話就會坐喺道屈膝抱住隻腳,個腦空白一片凈係想補魔,走得嘅話會即刻飛返屋企。


 

以上,就係環境點樣影響我嘅意識乃至身體。

 

點解會有唔同system?唔可以得一個心?

唔重要。試過,唔可以。

 

我(們)|喜歡/需要|我(們)

 

馴係與亂共存,唔係消滅佢。


 

打咗啲咩結,又鬆開咗啲咩結呢?

鬆開咗個褲頭帶

我地







 

呢?

王子欣 Tiffany:

環境

在戶外,我感受到世界的大和自己的渺小。人類築起圍牆把包圍自己的世界縮小,令自己變大,變得自大。

走過山、海、城,提醒自己不要朵在排練室裏避開世界。

 

做了一次香港的遊客,重新看看香港。

 

好似認識了金山 呢個朋友。

 

生活上有好多嘢懶得整理,久而久之,積埋積埋,變得亂。

我間房好亂,我張枱亂,生理時鐘亂,情緒亂,思緒亂,Macbook嘅Desktop都好亂。我每隔一排就會有「我嘅人生好亂」嘅感覺,花好多好多心機整理:執房,安排schedule,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放假,安靜。但整理係必須要經常做,甚至日日,人生先唔會再次「亂」起來,而整理/處理/理解正在自己身上的「亂」對我來說主要係for my well-being;to not put myself in a viscous cycle of negative emotions again。

 

書寫

對自己,書寫=整理+深化經驗。if not for the writing, ~80% of what had happened will be forgotten. 我本來對於學習好隨心,記得就記得,唔記得就問下同學/上網查下睇下搵唔搵得返,近排開始因為唔記得晒自己學過啲乜而忟。經過今次workshop,在每次見面後交一篇reflection的要求下培養寫reflection的習慣,revisit一次今日嘅經歷。

 

寫完reflection post上google drive俾大家access,好似同組員做左筆友。比起面對面嘅討論,咁樣更有效率地了解每個人走山嘅經歷,因為唔洗顧傾偈/發言嘅禮儀,又唔會要一段時間warm up,又唔會因為性格嘅不同而有人講好多嘢,有人冇講過。每個組員都係好好嘅學習對像,從大家嘅reflection中學習到大家點樣面對身心嘅疲倦,點樣面對恐懼,點樣留意/照顧其他組員等等,有時喺reflection中睇到大家面對嘅困難同痛症,會令大家更加知道應該點樣互相協助/關心大家,慢慢喺走山同定式練習建立左好深嘅信任同連繫。

 

同伴

以前上workshop,好少提到關於一個同學嘅進程好仔細嘅觀察,好似通常都係「頭先A同學點點點,B同學又點點點」,然後就拉到去呢啲我留意到嘅同學對我有咩啟發,咁樣其實幾孤獨,同時好多嘢都會被呢班「觀察者」missed out。eye-catching嘅就睇到,睇到睇唔到,完全靠彩數。今次assign左每人一個partner,佢做緊時我觀察佢,我做緊時佢觀察我。我開始follow到對方嘅一啲慣性,同埋比較敏感咁分辨到嗰啲係咪佢嘅慣性。有時佢做嘅嘢望落去同上次/一向一樣,其實都已經有好細微嘅唔同/進展。同樣,我亦從partner對我嘅仔細觀察睇到好多自己以前或者唔係咁留意嘅慣性。我地亦都有時間好好咁互相了解對方喺呢個workshop入面想work on邊啲地方,有點樣嘅進步,然後喺互相觀察嘅過程中monitor住對方點樣向住方自己設計嘅目標進發,有一種互相扶持同埋被理解嘅感覺。

潘子俊 草米:

角度一:環境空間(包括野外/城市)對身體的影響

 

~起初覺得野外很黑,後來比較習慣野外,原來是城市太光。現在仍然對有覆蓋物的路途(在唔開頭燈的情況下)為着未知與受傷的可能感到恐懼。

 

~因為我很着重令自己感到乾淨的感覺,以致第一次走山的時候,花費不少精神去塗抹搓手液、去撥走身上的樹葉、泥土、面上的蜘蛛絲。其後接受了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例行走山及走山挑戰(特別是走山挑戰),透過在山上跑動,不論是赤腳、還是隔着行山鞋,腳板、四肢投放自身重量和力量到地下, 再感受由地下而來細微且有力的回應。完成工作坊,察覺到這是很需要再多加研究。

 

~在最後一次走山挑戰,起點與目的地,石屎路與泥地,6:4, 更體驗到城市與野外的影響。

城市:一旦解決了步伐節奏的調整,意識有較多空間用作留意自己與環境的關係,會較容易變得鬆懈,有一刻會覺得不用留意地下(所以回程還有10分鐘就到終點的時候就摔倒了)

野外:因為受過傷,到野外意識會變得緊張,想要更謹慎,身體(特別是肩膀和雙手)會變緊張,要在留意(1)有否跟貼隊友或作為leader會否丟下隊友、(2)快速計算下一步落點、(3)思考有沒有更安全的方法之間Juggle 。思緒容易如海浪,一波與一浪大,經常出現過分緊張,腦海沒有甚麼空間,所以與自己相處溝通調節很重要。

 

~有一個晚上,我們需要從地鐵站赤腳到工作地點。15分鐘路程拉長成45分鐘慢慢感受的時間,發現單單是在城市行走,已經錯過世界帶來的種種,例如:行前三步與行後三步相同顏色的街磚

己經有不同的質感、粗糙的街磚與圍繞着購物商場的仿雲石地磚有截然不同的觸感,又或者是觀察紅綠燈口各類汽車開始收油的距離及車與車之間的距離等,大家有機會可以試下!感覺:我腳板所傳來的觸感抓着我的注意力,使我不得不停留在當下,留意外界。


 

角度二:學習過程中對「亂」的認識

 

經歷很多,反省的時間很少,以下用簡略文字表達,請見笑。

 

亂,是雜念所致。

時而注意潔淨,時而注意會否太濕攝親,

注意大自然之美,注意會否太注意

 

起初未能跟貼隊友

後來靠意志去帶領,專心致志

志持半天,魂遊盡境,

心有鬆懈,扑左落街

唔止一次,願會終止

 

亂,在奔跑中籠罩着我,為着終點而擔心,未能放下自己。

 

亂是帶着集慣,集慣在穿著防水鞋踩入水中,有種莫名的刺激感。即使受傷,亦難以抗拒。迎來第三次警告。

 

亂是不甘受限,肆意打破規矩,打破凝聚多時的寂靜。到頭來只是走出風眼,回到暴風,化為無。

 

亂是種想回應世界的衝動。當受到外在因素限制,用緩慢且輕的節奏在定式中行動,是個巨大的挑戰,像是成為一支分針,被連接,跑不掉永遠凝視著疾走的秒針的命運。原來當中所需,對身體、內心及外界觀察的細微是我在日常生活也從未想過如此的需要。

 

馴開始,亂己在

馴亂為目標,竟如收據簿

開一收據,一捽,背後愈掀愈多底單

灰、軍綠、淺藍、粉紅、棗紅、紫、白

數不清

 

角度三:書寫記錄作為學習經驗的一部分

~書寫是很好的一個整理方式。我從前很怕要書寫,當初在參加工作坊之前,需要事先手寫一封信。當時寫信主要為兩個步驟,因為我手寫需時很久,故先在手機構思一次內容,再望着手機抄寫到紙張上。完成手寫信後,發現需時較長,但落筆手寫信的內容,經過一次反芻後,描述來得更仔細,內容變得更豐富,並嘗試用不同角度整合同一要點。

我覺得寫信給予我一個難得的反思機會去重新觀看、反思自己與身體和外界的關係,正正開啟開啟以文字作反思的旅程。

~走山完,需要用書寫紀錄走山的經歷與相處,供其他隊員觀看,間接地作出簡潔而無言的溝通,幫助團隊間信任與默契的建立,例如我養傷多時後,終於可再跑山,經過事後閱讀夥伴的書寫紀錄,方知道自己忽視某些作為leader 的要點,令隊員差點陷入危險。以文字分享作溝通,來得真誠直接,減少了面對面的尷尬。

~書寫,除帶來反思,更是一種行動。手持筆,在紙上寫下文字、線條、符號遠比我習慣的反思方法(口講)實在。雖然需時更長,但起碼寫在紙上,形成一種容易被讀取的存在,每一筆也是在建構一些東西。加上自己冷靜看世界的功課作思考,我有以下發現:

  觀察定式:20分鐘不停的觀察紀錄,要快速、準確、精要地寫下定式觀察對象身體形態上的描述、觀察及激發到的意象。這行為講求對身體可能性的了解,腦袋在這段時間不停轉動,觀察、思考、寫,容易陶醉欣賞產生的意象而停下筆。

或許放鬆精神,讓意像在腦海形成,也是我的功課。

  撰寫定式觀察紀錄:是一個揸盡腦汁的過程。根據自己寫下簡而精的keywords, 不停想像當時的畫面。然而,要Fill in 番自己的blanks 是很難的事。

  書寫走山紀錄:同上,不過冷靜番少少,因為係自己既經歷,嘗試用不同比喻去融入自己的經歷和想像。

   總結整個書寫經驗,有種開拓自己既有且新的世界的感覺,集中精神令時間變慢、空間和思緒變得豐富

 

角度四:與一個同伴,持續進行互相觀察的發現

 

~我與Jovita互相進行定式觀察。每人都有個人目標。未訂立個人目標時,觀察了對方一次定式。

訂立目標後,觀察的焦點更清淅,例如在每一個練習之間的轉換,我會變得非常着緊,留意她下一個練習有否向其個人目標邁進一步。

~觀察了好幾次的定式後,加上精神的疲憊,開始有寫不出觀察的情況出現,幸好Jovita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嘗試與人連結,不斷的嘗試與夥伴互動,令我縱使霎時間腦袋對身體姿態上的意像不夠敏感,也能從個體們的互動中找到意像。

 

~至於Jovita對我直接的觀察,是帶着嚴肅、認真、輕鬆與溫柔。她很留意空間所發生的事(包括一些覺得她應該看不到的細節),加上對我肢體的意像聯想(如:RPG 遊戲的像素花、好多刺但軟琳琳既仙人掌等),也能令我確切的明白阻礙自己向目標邁進的障礙,同時也令我看見自己的進步。

 

~唯獨有一點比較遺憾,觀察一個對象確是能夠進行仔細的觀察,但未能全時間睇到成個team發生緊既野,可惜!

霍佩霜 Miki:

 

角度一:環境空間(包括野外/城市)對身體的影響

城市多人聲多機械聲,石屎地⋯⋯種種我們平常生活每日都接觸的環境,逐漸地讓我的身體感知變得麻木,沒有太多好奇或者感受。直到當我脫去鞋子,赤足地踏在馬路、天橋、石屎路、商場光滑的磚地等,我感受到腳趾的放鬆,不是在局促的鞋子裡收緊的狀態,實真在在地感受地面傳來的質應及溫度,我覺得有種自由舒服的的感覺。我的雙腳較喜歡磨磨的石屎路,較刺激,相反光滑的磚地讓我的皮膚覺得冰冷及寒,不自覺地會行得較快。

我發現自己很喜歡雲,有雲的地方,我雙眼會向上望,走山及在海邊都會發生,同時腳步會放慢,肌肉會相對放鬆,特別是膊頭,呼吸會放大,有個意像是要自己氣球被吹氣要飄向天。下樓梯(特別是山)及走下坡路,我的膝蓋會彎曲,眼睛只會盯著石,雙拳會緊握,有時會重複開合動作,這時我的身體是較僵硬,頸部會向前傾,步伐很細,很多時候只能單腳操作(不會左右交叉落)是一種處於緊張面對危險的狀態,我的大腦會不停LOOP兒時滾樓梯撞頭的畫面及叫自己不要扑街。

 

角度二:學習過程中對「亂」的認識

我的亂會讓自己的感知失去平衝,只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與外界的連結慢慢縮細,那刻很難用言語組織表達出來,但身體卻誠實地反映一些內亂的狀態。

環境要素,對我而已特別是聲音、觸感,會刺激我產生意象,有時會挑起我過去記得或已遺問的記憶畫面,而誘發出某種情感,我主觀地判斷那種情感未必合適地存在於某刻以及不被接受,那時會容易引發我的內亂。我的內亂與負面感受會有所掛勾,那時情緒較能形容出來是恐懼,焦慮,空白...例如:隊友急促的呼吸節奏令我浮現兒童時哮喘發作的畫面,引發一種窒身般的恐懼(內亂),我步伐亂了,眼光無放在面前的風光(外亂),我統稱這狀態為「亂」。

刺激「亂」未必是一個很嘈雜的環境,或者由他人影響。有時,一些寧靜聲,甚至是平時可令我放鬆的聲音,刺激我無的身心狀態(無意識)與我想在該空間維持的狀態有出入時,而我有意識地想抗衡那份無意識狀態,會構成那一種無意識的「亂」,多數一些身體反應比本人辦認到那股「亂」更快。例如: 頌鉢聲平時會令我放鬆,感受自己肌肉放鬆同呼吸。可是,有一次在大家分享時,頌鉢聲帶我進入一個充滿白光的空間,旁邊的分享聲音愈來愈遠,我有意識地想追聽分享者的每一個字,但我聽不入,我彷彿被吸進那個既白又矇的空間,我不停抗衡。我的身體出現了反應:左腳大臂郁動,觸摸地面,眼淚流出 (外亂)。之後,當我再次回想該經歷,我知道我當時內心的狀態都是「亂」,因為我想抗衡及控制,但做不到。

角度三:書寫記錄作為學習經驗的一部分

我多數習慣用語言討論分享,的確交流會較方便快捷,但是組織沈澱時間較少。書寫紀錄令我有更多時間去回想那些經歷,將一些有用有趣的收藏,方便日後觀看,下次有機會可使用或者繼續發展。有時我的說話分享會比大腦思考來得更好,但可能都是衝口而出,缺乏細想。書寫記錄可幫助我更有效地組織,提供一個時間讓大腦消化,更有效地訂立較清晰的改善目標。每次做身體訓練時,可按照該目標細分每一個針對性的挑戰去完成,改善進度的可量性增加。

 

角度四:沒有互相觀察,所以一直寫不出任何感受。可是長期觀察一人時,她的習性會影響我或者會有共同點,最深刻是我與被觀察者(Tiffany)都較屬於被動回應型,及不會太改變速度。 

劉燕泠 Ling:

 

【馴】

自細覺得同個海有淵源 前世可能係人魚或者住喺海底

身體一進入海中 就會覺得被托住嘅感覺好親切

我覺得人係一滴水 經過唔同地方 最後返回大海

然後又蒸發 進入另一個旅程


 

【身體被大自然馴服】

大自然或者野外係一個好地方

人類本身就應該親近大自然

若果講鍛煉身體 大自然會係一個可以好好督促你嘅同伴

你可以覺得大自然好苛刻 但唔到你唔馴服

因為大自然本來就好中性(neutral)

一座山 一棵樹 一舊石 佢本來就係咁

條路鋪滿碎石 但佢唔係針對你

若果你決定要征服佢 就必須改變你嘅身體

爬高一啲 捉實一啲 踏隱一啲

因此 我以一個怎樣的身體及心態進入野外這個空間

本身就是考驗


 

【身心一體】

除咗身體條件 野外亦對於人嘅意識有一定要求

方向 平衡 重心擺放 移動速度

身體於野外並調整這些項目時 亦是對意識的鍛煉

我有專注地看我走過的路從而理解身處的方位嗎?

我能夠在佈滿青苔的石級往下移動 不會滑倒同時保持速度嗎?

我可否在恐懼、疲倦、想放棄的念頭出現時 保持內心的平靜而繼續向前走?


 

【亂】

「唔係見到終點先繼續跑 而係繼續跑先見到終點」

 

我諗無論城市、野外或工作室內 都有「亂」的時刻

「亂」不會時時刻刻出現 逃避久了甚至會被遺忘

它是隻被長久以來的陋習、執念、強行抑壓的情感和思緒等餵養出來的鬼

跑步嘅時候 做練習嘅時候 或者生活嘅時候都會出現

而我可以做嘅 似乎係一邊學習如何與其共處 一邊繼續往前跑

有時候跑跑下就會搵到與鬼共處嘅方法


 

【我隻鬼好鬼惡】

決定開始馴亂之前 隱約覺得如果再唔處理我的「亂」 佢會開始變成一隻好惡的鬼

發生第一晚的意外後 我無法想像自己如何完成這個旅程(我隻鬼係咁鬧我 爆曬粗嗰種)

每一次準備出門 我都要面對我隻鬼

每一次決定暫停 休息 我都係要面對我隻鬼

但無論決定起行或休息 都係一個直視佢、直視自己嘅過程

根據軒嘅講法 我哋應該對呢隻鬼嘅存在及出現感到興奮 因為每次佢出現 都係一個面對自己 改變自己嘅機會

我認同的 有時我會幾認同甚至幾鍾意我隻鬼

以下係阿鬼會講嘅嘢

「唔想chur咪行囉,跑咁快做乜9」

「再唔跑xx就會鄙視你」

「跑呀diu neiiiiiiiiiiiiiiiiiiiiii」

「抖陣先,一陣先追番佢哋啦」

「唔跑都要急步行吖唔該」

「理人哋點睇你做乜姐,顧掂你自己先啦」

「咪L再跑喇!!!!!!」

「冇人會比你更加遷就你自己」

「好廢呀」

「你話廢咪廢囉吹咩」

好似人格分裂


 

【書寫記錄與討論】

本來細個都幾鍾意寫嘢 但係越大就越唔鍾意寫

覺得文字呢樣嘢都係重重複複經過修飾過濾而表達

所以作結尚可 但旅途中未沉澱好而急於表達實在不好

 

近年有個想法 

腦袋會選擇留下重要的經歷及其細節

若果腦袋選擇忘記 必定有其原因

可能是不重要 亦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

既然有這樣的機制 還要抓住每個細節然後記下嗎?

記下了的東西有何意義?不記下對我的影響是什麼?

 

其實面對面的分享有何不妥?

去掉文字的過濾 更能坦誠說出心中所想

如果可以在過程中段進行階段分享及討論

會不會擦出新火花?

我們的交談比起文字能否讓你更了解我的觀察和想法?

若果講面對面交談而帶來的不安 難道文字不赤裸嗎?

 

可是同時 我也害怕討論中那些咄咄逼人的時刻會造成傷害 不過溫柔(而有效)的討論又是另一種修行

高晉喬 喬:

走山或者平時自己行山都會覺得好無拘無束 可以盡情咁感受大自然 忘卻城市帶俾我嘅煩惱 唔同嘅壓力 同埋冇咁多其他阻生人 野外同城市對最直接嘅影響就係人 喺野外你會夠膽做一啲你平時唔會喺城市做嘅嘢 因為知道如果喺城市做同樣嘅嘢 首先會有人望住 同埋人地可能會覺得你癡線

 

因此 喺野外環境 會令我更加容易脫離規矩(可能係社會嘅、他者嘅、自己嘅)喺野外工作 令我更自由咁去活動自己嘅身體 好似有啲嘢喺身體 一到野外就會自行解鎖 可能係我意識知道自己進入咗野外環境 可以唔洗理其他人 所以動作都會變得更加「野性」會去嘗試運用喺日常生活唔會運用到/唔需要運用嘅部位

喺城市嘅生活 其實萬變不離其宗 久而久之 對身體的影響是機械化 逐漸因為重複的動作或者習慣而失去身體的有機性 

 

記得有次我地需要喺葵興地鐵站赤腳行返去流白之間 真正用腳面去接觸城市嘅地面 有凍冰冰 有尖刺 有殘餘嘅熱力 有灰塵 只係除咗對鞋 已經可以有好多重刺激 甚至令我聯想到 香港十八區唔同嘅地下會係點 同時因為我清楚自己嘅做緊一個練習 所以我都可以忘記旁人嘅目光

 

總括而言 在城市生活 令我因為社會規範/習慣 而忘卻感官上的不同存在但被忽略的刺激 而逐漸變得失去有機性

而在野外令我解開束縛 其實只係咁簡單 但已經足夠

將野外嘅經驗帶返去城市 用感官感受身邊發生嘅事物 會發現城市嘅面貌 唔係用對眼去睇就夠

 

一開始我好唔明 究竟咩係馴 咩係亂 我最直觀嘅了解就係馴化同混亂 與之共處?總之就係冇乜具體概念 呢個問題本來都俾我掉咗埋一二邊 但有日庭軒問我地咩係自己嘅「亂」又被迫正視返呢個咁虛無縹緲嘅問題

 

我曾經覺得我嘅「亂」就係我自己 不過我始終覺得呢一個答案太過流於表面 但係係過程入面出現嘅一啲混亂或者障礙 唔係正正係我自身到出嚟嘅咩?所以令到我有一個咁樣嘅誤解 我會好空泛咁定義左 喺任何嘅行動上面出現嘅障礙 或者負面情緒 就已經可以稱之為亂 呢個都可能係一個答案 但係可能都諗得簡單左 又可能係複雜咗 呢個都可能係我回答呢一個問題出現嘅「亂」

 

係呢個時候我會諗起一句佛偈「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喺任何行動 有唔同嘅目的目標 所衍生出嘅「亂」都唔同 將意識放喺唔同嘅方向或者位置 「亂」所出現嘅形態都會唔同 佢可能係一種聲音 一種顏色 一種狀態 千變萬化 唯一有跡可尋嘅我覺得係我哋嘅意識 清楚自己嘅意識歸何處 好大程度我見到「亂」從何以來 為何而生

 

實際啲講 係我認清咗「亂」呢個概念之後 我可以更加清晰咁同自己溝通 意識嘅流通到更加自由 

 

用書寫做學習記錄 一開始的確係有啲難度 唔係好習慣 仲需要好鉅細無遺咁樣寫清楚你嘅感受 你觀察到嘅任何嘢都要寫落去 有時根本你都寫唔切 掛住寫嘅時候已經發生咗好多嘢 

 

雖然我對書寫呢件事冇乜大感受 但係我有時睇返自己寫嘅嘢 會對嗰日或者嗰個時刻所發生嘅事我會記得比較清楚 我相信如果我嘅目標係作為一個成功嘅演員 呢一啲記錄係必須要做 至少可以避免你完全唔記得做過啲乜嘢 而且當你要迫自己去回想作出記錄嘅時候 個腦會諗返一啲你可能本身會掠過左嘅細節 不論係當時嘅環境因素 人為因素 或者身體變化

 

呢一種仔細記錄 都會幫助到了解自己 因為我會知道自己會比較留意邊一方面嘅細節 或者有邊一啲我會選擇忽略或者覺得唔重要 但係其實冇仲唔重要可言 全部都好重要 都唔應該被忽視 係對自己嘅一種提醒 唔好對身邊發生嘅事物大細超

 

今次嘅旅程加上左一個需要持續觀察嘅同伴 每一次嘅觀察我都會期待同伴嘅轉變 有好嘅變化我會覺得開心 同埋我觀察嘅方式都有發生變化 由一開始 我會成個身體去觀察 但係我發現好多時都係睇唔切 之後我開始嘗試就住唔同練習嘅要領去主要觀察某啲特定部位 例如盆骨 腹部 肩胛骨 再有呢啲特定部位擴散開去至整個身體 分別在於 我會清晰觀察到能量係唔係由嗰一個特定部位發出 或者有其他輔助部位互相配合 或者只係純粹嘅跟隨 

 

而且經過同同伴嘅交流 會認知到一啲平時自己會忽略嘅事情 有助清楚自己感到困惑的位置 透過同伴嘅口加上自己嘅理解 在透過文字嘅記錄同傳遞 成為我及他者都能比較清楚理解的經驗 達到互相交流經驗 進步的效果 


 

身體係我哋作為人永遠不可分離嘅一部份 但偏偏我哋對佢總係一知半解 

 

身體係我嘅好朋友 與之溝通

周美齡 Windsor
馮凱恩 Joanna
楊詠琳 AMI
王子欣 Tiffany
潘子俊 草米
劉燕泠 Ling
霍佩霜 Miki
高晉喬 喬
bottom of page